2015年石河子大学095112农业信息化考研大纲(官方)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石河子大学095112农业信息化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设施农业领域)
一、考试科目:
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及土壤肥料学。
二、考试比例
设施作物栽培学占1/3、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占1/3、及土壤肥料学占51/3。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四、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教材:
《设施园艺栽培新技术》杜纪格,宋建华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设施蔬菜栽培学》 李天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马承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年版
《土壤肥料学》关连珠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版
六、考试内容
1.设施作物栽培学
蔬菜(茄果类、瓜类、叶菜类)设施生产原理及技术;设施果树(葡萄、草莓、桃)生产原理及技术。
2.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
农业设施中的热质传递与热工设计;农业设施的采暖类型、特点及农业设施采暖系统设计;农业设施通风的基本形式与要求及降温技术;温室设施环境(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空气)调节原理与控制技术。
3.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组成土壤的固相物质;土壤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的关系;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配方施肥原理及技术;化学肥料、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
834作物栽培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了解外国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作物栽培学著作。
3、能够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概论 约60分
各论 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 16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一)作物分类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2、按感温特性分类
3、按光周期特性分类
4、按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
(二)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
1、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2、源库流理论
(三)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1、作物光能利用率
2、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3、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二、小麦
(一)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
1、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
2、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件
3、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规律
(二)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
1、小麦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的影响因素
2、提高小麦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三)冬、春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1、小麦产量形成的特点
2、冬、春麦的栽培原理
3、冬、春麦的栽培技术要点
三、水稻
(一)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
1、水稻的阶段发育理论
2、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件
3、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规律
(二)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
1、水稻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的影响因素
2、提高水稻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三)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
1、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2、水稻的栽培原理
3、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四、玉米
(一)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玉米的阶段发育理论
2、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件
(三)玉米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
1、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规律
2、玉米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2、提高玉米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五、棉花
(一)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棉花的阶段发育理论
2、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件
(二)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
1、根、叶、茎、蕾、铃等发育规律
2、棉花根、叶、茎、蕾、铃等发育的影响因素
3、花、铃、纤维发育特点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
(三)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棉花产量构成因素
2、提高棉花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六、甜菜
(一)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块根、叶片、叶柄等发育规律
2、块根、叶片、叶柄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甜菜产量构成因素
2、提高甜菜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七、油料作物
(一)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根、叶、茎、花、角果等发育规律
2、根、叶、茎、花、角果等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油菜的栽培技术
1、油菜产量构成因素
2、提高油菜产量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
主要参考书
曹卫星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王荣栋、尹经章主编:《作物栽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耕作学
一、考查目标
《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农业技术应用学科,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农业开发工作中具有独特的统帅全局的重要作用,是农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1)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资源分析方法;(2)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连作、土壤耕作、土壤培肥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3)初步掌握耕作制度设计的综合技术。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 12分,共36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 耕作制度引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解耕作制的技术功能和宏观布局功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
1.耕作制度含义与功能。
2.中国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3.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
4.耕作学的任务和对象。
第二章 资源识别与耕作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与耕作制度建立有关的主要农业资源即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辨识常用的指标及其辨识方法。理解掌握主要农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掌握土地生产力测算方法及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二、主要内容
1.农业资源的类别。
2.光能利用率计算方法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热量资源的表示方法及温度三基点。
4. 水资源的的表示方法与干燥度的计算。
5. 土地生产力开发途径
6.社会经济因子(地理位置, 科学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与农作制度的关系
第三章作物布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以及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了解我国的作物布局。了解作物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 掌握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理解掌握主要大田作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的生态适应性。
二、主要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及与生产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
第四章 复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复种的基本概念,复种的增产作用和增产原理;了解复种的基本条件;掌握复种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能指导农业生产;了解水田、旱地复种的主要类型、方式及其特点。
二、主要内容
1.复种及其相关概念。
2.我国复种的发展历程及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3.复种的效益原理
4.复种方式的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
第五章 间混套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间、混、套作的基本概念;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间、混、套作的增产作用和增(减)产的原理;了解间、混、套产量效应的主要表现及增(减)产率的计算、表示方法;掌握间、混、套作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二、主要内容
1.间套作的意义与发展动向。
2.间套作及其相关概念。
3.间套作的效益原理分析。
4.间套作的田间结构配置原则及技术特点。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轮作与连作的概念;轮作换茬及连作的作用,理解掌握轮作的增产作用和增产机理,了解连作导致作物减产的原因及克服连作障碍的技术措施;了解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和连作的应用;了解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及茬口顺序与安排。
二、主要内容
1.轮连作的概念及轮作换茬的作用。
2.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及连作的危害与消除途径。
3.连作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
5.不同类型作物的茬口特性。
6.茬口的顺序与安排。
第七章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农牧结合的含义与意义;了解农牧结合的效率和主要模式,在我国发展农牧结合种植制度的技术措施。
二、主要内容
1.农牧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农牧结合的效率与模式。
3.我国的饲料生产特点。
4.我国不同地区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
第八章 养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理解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的机理,了解农田土壤培肥理论依据;掌握农田土壤培肥的途径和措施;理解农田保护的必要性;掌握农田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二、主要内容
1.养地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2.高产稳产农田基本建设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
6.土壤培肥的途径与措施。
7.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第九章土壤耕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物对土壤耕层的要求和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理解土壤耕性和宜耕性的概念;掌握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措施及其作用;理解少耕、免耕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少耕、免耕的主要优点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主要内容
1.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2.土壤基本耕作措施和表土耕作措施。
3.土壤耕作措施的选用与配套。
4.翻耕法和深松耕法的特点。
5.少耕、免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6.免耕的机理。
第十章 耕作制度演变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耕作制度演变过程和演变规律;了解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明确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措施。
二、主要内容
1.耕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2.耕作制度的发展规律。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曹敏建主编,耕作学(农学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刘巽浩主编,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作物育种学
一、考查目标
考生应全面系统理解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原理,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作物育种的最新方法、技术和成就,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育种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卷面结构
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5%);简答题(30%);问答题:(45%)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80%;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20%。
3、参考书目:《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版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
绪论:
进化的概念、类别比较;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作物品种的概念及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主要农作物的繁殖方式及授粉类型;自交及异交的遗传效应;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含义;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各中心代表性起源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用价值;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
第三章 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的概念;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实现主要目标的育种策略。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驯化的概念;引种的基本原理;作物的阶段发育特性、温度、光照、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生态条件的概念,作物生态型的种类,作物生态型与引种的关系;引种的基本步骤;几种主要作物的引种规律。
选择育种的概念、基本原理;自然变异的原因;选择、鉴定的方法;选择育种的特点、方法与程序。
第五章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组合育种与超亲育种的含义;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杂交的各种方式、应用条件、组配原则、遗传组成;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各代的遗传特点、工作重点、选择的依据和选择效果,时间和方法,收获的方法和编号的方法;混合法的工作要点、理论依据和要求;杂交育种的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第六章 回交育种
回交、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的概念;回交亲本的选择;质量性状(单显性和单隐性基因)基因的回交转育方法;回交育种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第七章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内照射、外照射、致死剂量、临界剂量的含义;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诱变育种程序。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特点;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种后代分离无规律等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第九章 倍性育种
倍性育种的概念。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种类、产生途径、鉴定的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度量;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自交系、一环系、二环系的概念, 自交系的基本要求及选育方法;配合力的概念及测定时间、测验种的选择及测定的方法;杂交种的类别及特点;杂交种的选育程序;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主要方法(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性、标志性状及雄性不育性)。
第十一章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的特点;多系品种、近等基因系的概念;作物抗病虫性类别与机制;作物抗病虫性的鉴定方法和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保持品种抗性持久的措施。
第十二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全能性概念;培养基及其组成;体细胞克隆变异的遗传基础及突变体的筛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利用单倍体细胞培养进行植物育种的方法。
第十三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转基因育种的特点及基本程序;目的基因获得的主要方法;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转化的主要途径。
植物营养学
(一)考查目标
1. 系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掌握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肥料混配技术与注意事项,新型肥料的开发与利用。
3. 能够将植物营养原理与肥料的合理施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
1. 绪论
肥料的概念,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植物营养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与微量营养元素,有益元素
2. 养分的吸收
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机理与影响因素,植物根外营养的概念、特性及影响因素;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3. 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植物养分的运输与分配、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
4. 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
植物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利用,准确识别必需营养元素亏缺和过量的症状。有益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利用
5.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强度因素、容量因素及缓冲容量的含义,掌握土壤养分迁移方式及其对供应养分的贡献。物根系生长特性与养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掌握根际概念及其特性,根系分泌物的概念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理解逆境土壤对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机理。
6.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掌握其合理施用技术,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探讨合理施肥技术。.有机肥料及农业废弃物的意义及作用;有机肥腐熟的意义,腐熟的关键阶段物理化学执行,有机肥腐熟的三类指标,以及有机肥料及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和农业化学特性以作到合理的积制和利用
7. 化学肥料
氮、磷、钾及微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氮、磷、钾及微肥合理施用技术。
8. 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概念、特性及其合理施用技术,掌握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发展动向。
9. 施肥与作物品质和环境
植物生长发育与矿质养分供应状况之间的关系,理解植物库-源关系转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矿质营养对植物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及其与植物产品品质的关系。
(三)主要参考书
陆景陵,主编. 植物营养学(上下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四)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植 物 学
一、考查目标
植物学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三)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2015年石河子大学095112农业信息化考研大纲(官方)】相关文章: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12语言与传播学院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13法学院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11建筑与艺术学院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10软件学院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08理学院
- 2020-02-07【考研大纲】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09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友关注
- 【考研大纲】山西省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须知
- 【考研大纲】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江苏省网上报名公告
- 【考研大纲】浙江省2010研究生初试成绩25日或26日起查询
- 【考研大纲】2010年甘肃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部分考生使用校验码的公告(第二号)
- 【考研大纲】教育学性价比高的院校推荐:浙江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2010年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公布
- 【考研大纲】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专业目录
- 【考研大纲】河南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开通
精品推荐
- 2021考研管综逻辑300道推理题及答案(21)
-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及答案(网友版)
- 2020考研管综逻辑演绎推理类型试题及答案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
- 2020考研管综逻辑分析推理类型试题及答案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
- 2020考研管综初等数学算术部分试题解析及往年对比
- 2020考研管综初数条件充分性判断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
-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初数问题求解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查字典考研网版)
- 2020考研管综初等数学数据分析部分试题解析及往年对比
- 2020考研管综初等数学平面图形部分试题解析及往年对比
- 2020考研管综初等数学空间几何体部分试题解析及往年对比